2010年7月5日

《Women Without Men》到底是什麼鬼?

本文章含有藝術白痴的無知 murmur,請小心服用、放心詰譙。

《Women Without Men》是 2010 台北電影節的影片,中文片名翻譯作《沒有男人,女人更美》。請容許我先抄錄台北電影節手冊上頭的介紹文字:
1953 年,政權飄移不定的伊朗,一座精緻的果樹園,四個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女人在此相遇,交錯彼此的命運。一場女人之間的對手戲,哀愁的悲劇性質緩緩溢開。揚名國際的女性藝術家詩琳娜夏特首部劇情長片,意象鮮明地闡述舊時代女性處境,遙遙相映當時飄盪不定的伊朗政權。驚豔影壇好評連連,讓她以新人之姿掄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

好了,對於這部片的感想,一言以蔽之就是
靠夭... 這到底是什麼鬼?
先從中文片名開始詰譙起。英文片名直接翻譯的話,意思是「沒有男人的女人(們)」,如果直接這樣翻譯的話,雖然實在沒什麼文學美感,不過至少詞有達意。而認真努力不睡著地看完這部片之後,我第一個想問的人不是導演,而是這中文片名的翻譯者
你到底在想什麼啊啊啊啊...... [翻桌]

片中四個女主角(名字我記不得,所以用「貴婦」、「妓女」、「潮女」、「良婦」稱呼 XD),貴婦離開老公之後,開了一個收容所果園,似乎還蠻點題的,但是舊情人琵琶別抱,最後獨自面對宴會後的人去樓空;妓女莫名其妙地逃離妓院來到果園,逐漸康復變成正常人,似乎還蠻點題的,但是後來還是莫名其妙地黯然死去;潮女用跳樓逃離她哥的魔掌,然後莫名其妙地復活、投入反抗沙王的行動中,似乎還蠻點題的,但是最後政變成功的政府軍來抓她的時候,她抱著被同伴殺死的士兵痛哭;唯一比較貼和主題的大概是「良婦」,她一開始是應該是受到宗教的影響,一心一意想嫁作人婦(目標是潮女的哥哥 Orz),後來莫名其妙地挖出被活埋(?)的潮女、跟潮女去男人專屬的咖啡店之後莫名其妙地被強暴、然後莫名其妙地被潮女帶到貴婦的果園定居,在那裡開始正視自己的身體自主性之類 blahblah,最後拒絕遠道而來求婚的潮女之哥、也對貴婦不理會妓女的死去感到不滿,而獨自走上自己的道路。

好吧,其實寫一寫覺得中文片名也還好 [毆飛]。尤其是想到像「美麗必須付出代價」這類說法,那麼這部片不過就是除了描寫女人在離開男人之後獲得的自由 or 美麗 or whatever,也正視她們面臨到的後果。至於良婦,也許只是顧及整體性,所以不繼續延伸她的故事罷了。講到這就又想到,良婦有別於其他三個女性角色,她的遭遇都不是出自於自己的選擇,所以劇本留她一個美好的全屍? hmmm...... 扯遠了,回到詰譙的主題 XD。

這部片之所以讓我發出「這到底是什麼鬼?」的讚嘆,我想從上面的文字應該可以看出原因......
對,就是 xx 的莫名其妙

我翻來覆去 + 討論半天,就是不懂片中那一卡車的莫名其妙,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甚麼上一刻還好好的,下一刻妓女張開眼睛的時候,發現(很像園丁的)嫖客突然變成恐怖片裡的殭屍?所以這是靈異片是吧?所以這是鋪梗是吧?所以後頭潮女復活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比較理所當然是吧?哪她復活之後走進池子裡沒頂的畫面又是要說什麼?

為甚麼潮女進咖啡館(反而)沒事,良婦不敢進咖啡館反而被咖啡館裡頭尾隨出來的男人強暴?(當然,這要解釋為「象徵良婦受到傳統禮俗的暴力、對照新時代女性自主」之類 blahblah,我是不置可否啦......)為甚麼潮女要帶良婦來果園然後就走了?為甚麼她會知道這裡?果園的園丁是幹麼的?中間似乎象徵轉折的那棵破窗而入的倒樹,沒頭沒尾的出現、還讓同樣沒頭沒尾的園丁出現一個鏡頭,又是為了要說明些什麼?

這裡必須要先澄清一點,畫面並不是一定得平鋪直敘一目了然才是好。雖然我是個沒啥藝術修養的,但也還是知道隱喻暗示象徵之類的手法妙用好處等等如此這般。像妓女逃亡到果園的過程很棒運鏡很順、開頭中間結尾分別以潮女墜樓畫面貫串很好、用示威遊行的此消彼長來表示局勢的變化也不錯;即使這當中有些並不是寫實的風格,但是至少轉換的不會太突然、不會太不知所措、也不會太不知所以然......

迷之聲:等等,為甚麼就要是寫實的風格?為甚麼就不能給觀眾突然、不知所措、不知所以然的感覺?

是的,如果單純論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會跟我上頭的論述相反:可以不是寫實風格、可以(或著說必須?)給觀眾突然、不知所措、不知所以然的感覺。

扯一下隔天看的《惡之華》 來當對照組。《惡之華》完全沒有劇情 or 劇本(這是導演說的),從頭到尾就是由一段段奇奇怪怪的畫面 or 動作組合起來。我也覺得不知所以然(尤其是根本沒先讀過原著 XD)、不知所措、還有被演員突如其來的尖叫給嚇出病來 [誤],可是我怎麼也不會覺得莫名其妙。我想,這可能是《惡之華》純粹只是要表達出一種「感覺」、達到與讀原著相同的「效果」,所以當下的那些無法理解、無法解釋,反而成為產生出「感覺」的藥引?

而《Women Without Men》的問題在於,劇情背景是寫實的歷史,絕大多數的畫面是寫實的影像,角色叨叨絮絮演出的是很俗世的問題:生活不自由、倒貼不成功、愛情多波折、政治很混亂。甚至可以說,導演像要表現的,應該是那四位女子真實的經歷與結果,讓觀眾自由心證。那麼,那些跳 tone 的劇情、不合邏輯的劇情、介於跳空讓觀眾腦內補完與娓娓道來之間的敘事手法,到底是加強了觀眾的印象、加深了觀眾的思考,還是純粹只是扮演著 vuvuzela 之於南非世足賽的角色——熱鬧而有特色,但根本就是種阻礙?

我不知道威尼斯影展的評審們看到了些什麼?得到了些什麼?為甚麼他們看得到而我卻茫然無所獲? 這就是他們可以當評審,而我只能寫一些沒人看的 blog? [大笑]

我需要再練練.......

也許,也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