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姊姊們拷問的結果,模模糊糊記得的印象是:爬山認識的
現在看來,他們倆老人家好像共同的興趣也就只有爬山跟種花...
我媽在結婚之前是公路局(台汽的前身)的車掌小姐
聽說那時可以全台走透透,坐車不用錢
所以她也就東奔西跑了不少地方
這也間接決定了童年時候的休閒娛樂 [笑]
國中之前的寒暑假,慣例是被丟去教國團之類的冬、夏令營
然後由老媽帶隊,用各種大眾交通工具逛臺灣的山林
國小畢業之前,阿里山去過四五次,中橫應該也去過三四次
其他地方就恍恍惚惚,記不太得了...
當然都是用走的...
我一直到高中才知道坐遊覽車「逛」太魯閣是什麼感覺
以前只記得望著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欄杆,從天祥走去九曲洞、燕子口
對阿里山最深刻的印象是走十八羅漢洞走到瘋狂忘我
回旅館發現腳趾甲好像瞬間長了半公分... XD
國中之後,就沒有這種全家出遊了
我則是已然習慣寒暑假跑去各種營隊
高中的時候,因為對中橫的一種... 熟悉感?
於是報了兩次救國團的中橫健行隊
(另外一個理由是,這個營隊幾乎是天數最長的營隊... \囧/)
雖然都是踢公路,不過四天踢 7xK 的感覺也的確很奇妙
除了加深對中橫的莫名愛戀(還有一堆美好的回憶 >///<)
也讓我立下「退休之後去當巡山員」的白痴夢想
忘記是不是第一次去的時候,在觀雲(觀原)山莊有太管處的人員一起駐站
隔天出發之後,他們陪我們走了一陣子
在一個平凡到完全記不得的路旁,他們跟我們說再見
然後就從完全沒有路標條、也看不出有路跡的路旁消失
當下的想法是...
幹... 我也要去...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把十年前的經驗給神話了
不過... 那種可以「消失在路旁」的能力
卻是一種內心渴望,再往後的十年,不斷發酵
回頭講講我爸媽,不確定他們什麼時候開始加入登山協會
大概也是我國中的時候吧,曾經跟他們爬過幾次郊山
老媽那幾年重新收集了五嶽,連帶百岳也有二十幾個
寫過中華山岳的登山紀錄文章(所以有一陣子我的課外讀物是中華山岳 XD)
還拿過三十公里越野比賽女子組第二名(現在好像沒辦了?)
一直到前幾年,他老人家抱怨膝蓋不好、養生為由,就淡出登山生活
連郊山都淺嘗而止,比較像是去透透氣看看風景
這點讓我對那些「整整齊齊」登山步道的觀感
從原本的「幹麼這樣亂搞」變成「這樣干好?」
anyway... 公堂之上提我老母 [喂!]
只是想說,在我長大的過程,登山一直是離我很遠、也很近
不過,這段時間,我不是被老媽押著唸書考聯考
就是遠在台中,享受二十年來沒有享受過的自由滋味
戀情、練琴、打球、搞社團、虐待二手的機車跑到很遠的山上跟城市
我也曾經參加東海的山社,兩天兩夜的行程,爬了雪主東
不過,相對而言,登山是一個花費龐大且麻煩的興趣 or 嗜好
也就這麼僅此一次...
來到輔大,琴已經擱下快三年
想到社團收個徒弟延續香火,事與願違
在一個有點鳥的大圖盃拿了球賽第一名
原本就不太像練球的球隊,好像就更停擺了
因緣際會接了一兩個球隊的教練,發現自己真的老了,不再是蹦蹦跳跳的年紀
除了寫程式騙錢、念念雜書、搞搞奇怪的讀書會
研究跟本身領域八竿子打不著的題目... 日子很蒼白
2007 暑假,把南部、東部幾條重要、沒跑過的公路都跑完
望著路上一堆黃牌紅牌、還有地圖上一堆沒有公路到達的地方
不小心走了瓦拉米步道,在路上聽到「上個禮拜才從南投走過來」
地圖上說,原本這條步道會接到阿里山公路,省道編號 [台18]
隔天又跑了南橫,處處有登山口、有人背著裝備出發...
只能望著地圖遙想他們爬去哪...
但是,那裡是哪裡呢? 會看到什麼東西呢? 空氣聞起來是什麼味道?
於是,拖著一把年紀、老著一張臉皮,加入了登山社
就是這樣了...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