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5日

[食記] 國屏超低溫生魚片

地址:台北縣永和市秀朗路二段 124-7 號
種類:生魚片蓋飯
時間:2007.02.25

昨天午餐吃得有點囧,晚餐是用零碎小吃拼湊的;
今天中午家裏又沒開伙,所以就爬出門,再次去吃了這家店。

上次去吃的時間已經是晚上八點多
感覺他們也快關門了,所以有些感受說不得準
今天正值吃飯時間去,應該是常態狀況吧... [茶]

店面很小,我每次都是騎過頭才發覺
招牌是橙黃底、紅字寫著「超低溫生魚片」
(是的,「國屏」字樣只有寫在名片上)
裡頭位子也不多,勉強有超過 10 個......

菜單很簡單,就是大概十種的 xx蓋飯(介於 80~120 大台之間)
還有 20 大台的味噌湯
蓋飯份量是一個碗公大小,以一般人的份量應該算夠的
(不過不能加飯、連加錢加點都不行 Orz)
冷盤配料有五種(連甜薑一起算的話)、生魚片大概七小片
蠻好玩的是,也沒刻意分配,但是料吃完飯也差不多吃完
以 C/P 值來說,是絕對值得

接下來就是抱怨區了... \囧/
配料基本上都是冷盤,生魚片基本上也是冷的(廢話)
所以如果飯不夠熱的話,冬天吃起來會有點囧
偏偏兩次吃,飯都是溫偏冷的... [抖]
在這種狀況下,味噌湯就顯得有點雞肋
因為實在不大碗、沒啥味噌感、單價有點貴
(西門町旁的三味食堂味噌湯就不錯,而且免費 XD)
是說不難喝、裡頭的鮭魚碎片吃起來也還不錯
熱熱的可以彌補寒意... 也... 沒那麼糟啦... 囧>

另外就是... 老闆實在太「惜字如金」了
完~~~全不招呼客人、更別說點餐的時候推薦菜單
上菜的時候就默默的把飯碗跟附有 wasabi 的醬油碟往吧台一擺就走
(這... 看倌們實際去吃就知道囧點在哪了... 那吧台的造型有點難形容)
兩次去吃,聽到他對我說的話就只有
「味噌湯賣完了」、「白飯不能加點」
我這次付錢時候順手拿了名片時「謝謝」


我原本以為是因為我一臉台客 + 奧客像
所以老闆不太想理我,沒想到這次前後也遇到兩攤情侶檔 [瞎 T__T]
他們的遭遇也跟我一樣... 這這這...
也許老闆個性天生就這樣,不過
我想「沉默是金」這個成語應該不適合用在做生意上吧... Orz

抱怨歸抱怨,但這畢竟是一般小吃攤,又不是高級料亭
撇開我沒能力評論的食材好壞
單純想簡單吃個生魚片打打饞蟲,又不想花太多錢
那這裡真的是一個好地方... \囧/

註:這裡也可以單點生魚片、另外也有整塊未切的魚生可以外賣

[食記] 燒肉軒台北昆明店

>>>以下是受虐的食記,不是好店推薦<<<

地址:台北市昆明街 76-1 號
種類:火烤吃到飽
時間:2007.02.24

這家店單吃火鍋 299,火烤兩吃 399,一成服務費外加。
單看可拿取的東西,種類是還蠻多的;
擺滿兩冰櫃的食材、近十種的冷盤、六種生菜沙拉料、
四種水果、兩個熱湯(?)、各式甜點數種、
飲料跟沒辦法分類的食物種類就略過不提。

問題是... 種類多雖多,但是「質」實在不怎麼樣...
火鍋湯頭... 不太能稱為湯頭 Orz
高湯不鮮、麻辣不麻不辣、烤肉的肉質不佳、海鮮似乎不太新鮮
冷盤吃起來很普通、甚至有點糟
甜點也完~全就是虛應故事的等級
結果是... 只有水果好吃 Orz

一言以蔽之,這家店就是「樣樣通、樣樣鬆」
餐廳主題帶給客人的享受
完全無法跟「出一張嘴」、「燒肉放題」、「野宴」相提並論
附帶的週邊食物也沒有加分的效果
也許對於「看到一堆食物可以選擇就很高興」的人而言
(我曾經是這種人啊... [遠目])
這家店或許沒這麼糟、至少沒有到「受虐」的等級

不過,對於現在的我而言
有沒有很多東西可選可吃、價錢高低好像不是很重要
是不是有夠美味的東西,才是唯一的重點
所以... 這家店(也許包括 90% 的「吃到飽」)
我是不會想再進去消費了...

怪了... 怎麼最近挑的店都是地雷... [炸]

2007年2月22日

推廣 OOPS 網站

這個網站名稱還蠻妙的,全名是 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首頁的 URL 是:http://www.myoops.org/

其實重點應該是 Open Course Ware 開放式課程
大概是為了兜成 OOPS,所以前頭加了 Open Source...

Open Course Ware 的想法是 MIT 在 2001 年提出的計畫
(麻省理工學院,絕對不是台灣 Orz)
如果英文好的人可以直接殺去 MIT OCW 的網頁
如果只有中文好就到 OOPS 加減看翻譯完的部份吧... \囧/
(現在連中文好的人都日益減少了... [遠目])

坦白說,我對開放式課程沒什麼興趣啦... 囧>
MIT OCW 中文化的消息,在蠻久之前就看過了
幕後推手應該一直都是朱學恆(網誌
是的,就是那個翻譯魔戒
(其實還有其他一卡車奇幻文學作品,例如龍槍系列)

我可能還是比較適合自己抓想看的書、自己慢慢啃吧...
所以對這個計畫也就沒什麼在留意
(謎之聲:那也要你有在啃啊... 明明就是弄了一堆書都沒看... [指])

會想專程推這個網站的原因
其一是我的學生上大學之後,聽了朱學恆的演講,傳訊息來說
老師,我覺得你跟他很像耶...

然後隔不久就不小心看到新聞正在訪問他
主題是他搞這個 OCW 中文化,在資金 & 人力方面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隔了三個月後的最近,在批踢踢的進站畫面看到
《世界是平的》作者現身說法:http://www.myoops.org/ptt/

發現又是這個計畫的網站... 囧>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在書店翻過前頭大概三十頁吧
看的有點無聊,有些想法早已存在我心中 or 就發生在我身上
而且這本書最近又太紅,太紅的東西不會想當下看完
想說反正中心思想知道,別人虎爛 or 虎爛別人的時候不會一無所知就好

姑且抓了影片檔來看,發現 Friedman 這傢伙的演講比寫書有趣多了
(還是罰站看書 vs 慵懶坐著盯螢幕的落差?)
整個演講緊湊有條理、風趣、而且節奏掌控收放自如
有一點腦袋被轟炸的感覺,還不賴
也連帶注意了 OOPS 上頭是不是有其他好料的
發現 MIT World 的影片清單中,演講者的陣容很堅強,主題也很新
如果每個水準都跟 Friedman 差不多的話,那的確是寶山啊!!

也有幾天沒有寫新的 Blog 了,所以拿來湊數一下 \囧/
(謎之聲:這才是最大的主因吧... [指])

另外,如果各位看倌也覺得 OOPS 是個好物、從中收穫不少
恰巧手邊也有點閒錢,那不妨考慮贊助一下朱學恆的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這錢花的應該比在無X小站當 VIP or 請客唱KTV 還要來的有意義的多
(咳咳... 我絕對沒有在暗指某大采跟某小采

當然,這邊也要數落一下該基金會
在 OOPS 的首頁有看到
本單位彈盡援絕,極為缺錢,善心人士請進....

但是,去翻了翻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帳目區
裡頭的資料只能用七零八落來形容,帳目也不夠細、也沒有捐款名錄
民國 95 年的收支應該也應該要公告出來才是(都快三月啦)
光熱血是不夠的,還要有制度啊... [嘆氣]

好了,就扯到這邊
改天再來扯扯《世界是平的》的書與作者...

註:http://www.myoops.org/ptt/
應該是打廣告專用的。雖然好記,不過還是 bookmark 官方網址比較好

2007年2月15日

一升庵侍女粗考

〔前言〕
  夏日炎炎,窩居在家而無所事事。望數日前所購之《料理仙姬》(終於!),心中蠢念躍動,故有此篇劣文。

  敝人讀書甚少,陋識寡聞,亦不通考據之學。雖愈認真撰寫,難免有疏漏之處,亦有附庸風雅之嫌。還請各方大德明批暗點,以正方家。

〔概述〕
  笠置一升庵,創業於文化元年 [註1]。原為旅店,提供千成神社之神轎相關人員修憩,後轉型為料理茶店 [註2]。現任老闆娘為半田仙 [註3],書中慣稱阿仙。店內客房粗估七至八間 [註4],廚房內員工三人(不含阿仙),櫃檯兼會計兼打雜一人,疑似園丁一人 [註5],餘下成員為侍女群。

  縱觀全書 [註6],侍女群的戲份略少,台詞亦屬穿插點綴居多。但細查其本家所從事行業,發現各有所長,欲言此侍女群從旁架構出本書豐富度,亦不顯誇張。是故,粗加考據,劣成此篇,以彰重要。

〔小玉〕
  初知其名處為 1-p.20。書中形象為白髮,無眼鏡髮飾。

  東京神田人。本家開一餐館「玉吉」,主打料理似乎是雞肉。其父於一年前過世(第十二話的時間點),留下親子蓋飯之謎。繼承玉吉者是小玉之兄:阿進。阿進在另家餐館磨練廚藝,為該餐館二廚,因父親過世,故回來接掌玉吉,為第四代當家。

  小玉之母尚存,為玉吉女侍。

〔冬子〕
  初知其名處為 1-p.167。書中形象為白髮,戴眼鏡無髮飾。

  新瀉人,營養學科畢業 [註7]。本家經營小型釀酒廠「三矢」 [註8],該廠杜氏為冬子之祖父,時年七十。雙親健在,亦在酒廠工作。其兄忠明,原在兵庫的釀酒廠上班,去年春天返家協助家業(相對於第二十二話的時間點);原想從事隔壁鎮大酒廠「千石」整桶購入的業務,後受到阿仙的感召(料理乎?美色乎?),決定學習繼承祖父之杜氏一職。

  冬子為學習料理而到東京,在一升庵主要工作為燙酒,雖有招待客人,但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女侍?

  另外一題,冬子之叔,為英國餐具進口商,因其人,故有第十一話結識李奇小姐之緣 [註9]

〔徹子〕
  初知其名處為 2-p.28。書中形象為黑髮,無眼鏡髮飾。

  本家種稻,但所在地不明,此事甚怪。自四十九話至五十三話,前後共百六十頁餘,無一句提及產地,亦鮮述徹子家庭背景;只知父母務農,另有一弟一妹,如此而已。第三十三話提及越光米與笹錦之爭,相關描繪還較多。

  徹子擅長用稻草作薪材來煮飯,手藝連阿仙與清二主廚亦稱道;似因此而有外號「煮飯女」 [註10]。 (笑)

〔阿靜〕
  初知其名處為 1-p.12。全名為淺井靜 [註11]。書中唯一老婦扮相,很難錯認。

  出身地亦不詳。推算年齡約五十一至五十二歲 [註12],已在一升庵工作三十餘年,職位為侍女領班。年少時與當時二廚龍太相戀,並未婚懷孕而有一女,名為靜江,現年三十,欲與公司同事竹下 [註13] 結為連理。

  龍太,人稱「蛸引之龍」 [註14],靜岡人。原為自由廚師,師承傳法寺 [註15],以精湛的刀藝在飲食界頗有盛名。進入一升庵兩年後 [註16],因大老闆娘未選其為繼任主廚,憤而離開一升庵,亦不知有女在世,其留下「山藥泥麥飯」為一升庵冬季的招牌料理。後與人發生衝突而導致右手神經受損,無法施展刀工,終日飲酒,蕭沉墮落。後受阿仙與大老闆娘聯手鼓舞下,至博多教育某餐廳廚師。

  阿靜於書中多屬丑(醜)角角色,但從第一話接待鳥海山時,始終能迅速恢復一般神情、負責店內擺設 [註17]、與接待 [註18]。在以古董書畫作為擺飾、又以待客之道聞名天下的一升庵中,其專業素養亦不可小覷。

〔僅此四人?〕
  「一升庵中究竟有多少位女侍?」此疑問可謂本文撰寫之因。

  吾人讀至第九冊,一升庵全體出遊沖繩 [註19],已然習慣阿靜、玉子、冬子、徹子四人組成的女侍群。實則有矛盾之處。

  最明顯處為第三冊第十八話(p.242,p.244),對白曰:「不過卻是一升庵全體女性......」,此時扣掉阿靜,畫面中另有四人,多見一黑髮無眼鏡有髮束的女子。續往前考證,發現此人於前三冊出場數亦不少,甚至有台詞 [註20]。然於第四冊後,即未再見蹤影。

  作者刻意乎? 遺漏乎?愚者不諳日文,欲寄書作者而不可得,唯有草成此文,以舒己懷。


〔註解〕
0. 以下出處標明方式,開頭為冊數,其後為頁數,最後括號內是回數。

1. 出處 1-p.7 (1)。文化元年為西元 1804 年。

2. 出處 11-p.216 (96)。

3. 出處 1-p.106 (2),11-p.170 (93)。 很奇怪的是... 這部漫畫的主要角色幾乎都沒有全名。

4. 出處 10-p.83 (77)。江崎列出來的有:
雪之間、月之間、風之間、獨棟、北邊茶室、密室之間、葛屋。
書中提到的客房名稱似乎沒有超出這個範圍。

5. 1-p.20 (1), 1-p.65 (2), 1-p.119(3) 有出現,不過均無對白,其後似乎也沒再出現過。

6. 此篇撰寫時(2006.07),《料理仙姬》出至十一集。

7. 出處 3-p.101 (14)。

8. 車尾 4-p.105 (22) 以及服飾 4-p.107 (22)。 上頭寫的是「三 tsu 矢酒造」,tsu 為片假名。
而台詞 4-p.152 (23) 直接翻成「三矢」

9. 出處 2-p.223 (11)。

10 出處 11-p.175 (94)。

11. 出處 8-p.111 (55)

12. 大老闆娘稱該張照片為三十幾年前所照(8-p.63 (54)),阿靜則稱當時為年方二十(8-p.64 (54))。再參照 [註15],以第五十三話時間點而推算之。

13. 在 8-p.149 (57) 中,阿靜稱其為「阿哲」,全名不詳。

14. 蛸引是一種刀的名稱,可參看 http://0rz.tw/a41Ey 的圖片。

15. 出處 8-p.167 (58)。

16. 出處 8-p.151 (57)。 眉批:手腳真快... [逃]

17. 出處 4-p.169 (24) 與 5-p.189 (31)。

18. 出處 1-p.23、4-p.53 (20)、7-p.24 等等。

19. 出處 9-p.13。

20. 出處 1-p.20 (1),1-p.65 (2)。

2007年2月14日

2007 情人節前夕惡搞信義區

單身情人節,所以來 po 一些有趣的吧... [遠目]

2007.02.13,研究所學長揪團唱歌
唱完歌,三個單身漢就跑去信義區...
於是就出現這些東西了... [茶]


這大概是所有當中最正常的一張...
所以,要關瀏覽器的請趕快...

接下來是大頭沙龍照... \囧/


標準惡搞系列... \囧/




Combo 連擊:櫥窗系列... [逃]



這是在華納威秀的街頭表演藝人。

一般狀況下,是一動也不動的雕像狀態;但是會突然開始作一些動作,常常會嚇到路人 lol。銀色外星人的肢體動作有幽默(大概只有當年 wajck 的水母舞差可比擬),而且跟觀眾的互動也很爆笑,上次路過國際書展,就在這看了快二十分鐘。這次拜攝影師所賜,終於可以好好拍張照片 \囧/





在我拍這些這片的時候,還有路人連我也一起拍 lol


最後,來介紹偉大的攝影 + 後製處理:黃小頭 [掌聲鼓勵]
他十分有勇氣地找我當練拍模特兒(謎之聲:不用錢才是重點)
(攝影師:本來有約學妹,但是學妹說:「時間太晚要回家」Orz)
也出了很多拍照的餿主意... \囧/

這是唯一一張我照的,那時他正在抓 101 大樓的角度

歡樂 MSN 踩地雷

單身情人節,所以來 po 一些有趣的吧... [遠目]

時間:2007.02.28
苦主:小丸
評語:
   左下角那三顆倒也還正常。
   但是中間踩出來的空地就真的是苦到不行...
   要是我最後一個也猜中的話,就 26:0 了 \囧/


2007年2月13日

以《料理仙姬》探討日本文化的展現與傳承

〔前言〕
  某天,父母在一家小館子宴客餐敘,我也在座。席間一位阿姨說:「現在的年輕人好像都不知我們的食物了。」我聞言停箸想了許久,是啊!現在大學生們聚餐似乎不會選中式的館子。若是看早餐店的分布就更明顯了,除了豆漿店之外,現在要找賣麵食、清粥小菜的攤子是件困難的事情。

  那麼,在上一代與年輕一代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而導致相隔三四十年的飲食文化造成斷層?又,是不是該有作品來銜接這個落差,將文化傳承下去?

  從這個角度出發,讓我們來看看《料理仙姬》這個作品。


〔一〕
  《料理仙姬》是一部漫畫,作者是菊地正太。以作者所述,這是一部描寫日本之美的作品 [註1]

  故事舞台是架構在一個位於東京笠置、從文化元年(1804)開店至今的日式料理店,名為一升庵。序幕是由一個將來要繼承旅館的大學畢業生的年輕人,江崎, 初次踏入一升庵工作開始的。作者藉由這個最接近一般人的角色,透過他的眼光,來描繪出有點脫離現實的日本世界。

  主角是半田仙(書中多稱「阿仙」),一升庵當下的老闆;是個對傳統堅持、對料理拿手且講究、對人體貼、對世俗事務糊塗的一個漂亮女性。她自小受到母親半田千代的嚴格磨練 [註2],而造就了她專業上的素養,無論是在廚藝、和式佈置、茶道、還是待客之道。

  其母親亦是上一代一升庵的老闆娘,因此書中慣稱為大老闆娘,本身並不從事創造,但因為擁有「識貨的眼光」,而能塑造出優秀的人才 [註3]。她也改變了一升庵的料理風格,從注重廚藝轉變為「傳達至客人內心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註4]

  一升庵在前後兩位女性的主持之下,成就了書中「背負天下之名」的一流名店。


〔二〕
  焦點回到料理上。

  這部作品談了許多日本的飲食習慣。從米的種類挑選 [註5]、米的煮法談至稻草的功能 [註6]。談味噌的製作 [註7]、談茶泡飯 [註8]、談里芋 [註9]、談初鰹 [註10]、談醃鮭魚 [註11]、談親子蓋飯 [註12]、談沖繩料理 [註13]、談壽喜燒 [註14]......。這些食材與料理,搭配上書中仔細描述的調理方法,再再都顯示出濃厚的日式獨特風味。雖然中國人也吃米,不過應該沒啥人吃白飯光配味噌 [註15];雖然中國人也吃魚,不過應該沒啥人吃用井水沖洗過的生魚片 [註16];雖然中國人也喝清湯,不過應該沒啥人把認為把烤好的鮭魚加入熱開水、蘿蔔泥、醬油,說這種東西是湯 [註17]

  從食物出發,這本書更切入了一些深入的議題。日本料理注重
器皿與擺設,所以有不少篇幅是在談論古董陶器 [註18]。日本社會講究「職人精神」,所以廚師在料理中表現其思想 [註19],所以傳達出「從握著菜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在作菜了。」[註20]、「料理這個字眼,正如其字,就是推測事物的道理。」[註21]、「廚師需要磨練的可不只是廚藝而已,料理也等於是做人處世之道。」[註22]的意念。懷石料理講求「一期一會」,所以有依照天氣、預約客人族群來設計菜單的橋段 [註23],所以出現「如果是客人的要求,能盡全力來達成才稱得上是女老闆」[註24]這樣的句子。


〔三〕
  從上述的食材與切入點作為骨架,作者進一步交織出日本飲食文化的氛圍。

  如果說文化是種講究,日本料理其中一個特色是追尋食材的基本味道 [註25]。書中除了在對話當中提到食材時,都很自然的連品種、出產地一塊道出外,還更進一步地挑戰名產的觀念 [註26],甚至提出「在地化才是極致的表現」的論調 [註27],而自己動手種蔬菜 [註28]

  食材講究,烹飪自然講究。但這樣子還不夠,當客人的也需要講究。「客人要將已身交給主人的想法 [註29]」,要體驗沖繩的料理,就不能躲在冷氣房,必須搭配著當地的炎熱天氣、穿著當地產的透氣和服、踩著琉球榻榻米,方能解箇中美味 [註13]

  讓我們再將層級拉高一些,找尋其中欲表達的日本(傳統)文化。

  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主要的穿著幾乎都是和服或是日式的工作服。阿仙的服裝更是清一色的和服。扣掉廚房,主要的室內場景幾乎都是日式佈置。過新年的總總習俗:用打火石點燃純淨的火來祭拜灶神、年菜的意義 [註30]、搗年糕;盂蘭盆節的千成精靈祭、抬神轎、三味線、七夕的習俗、祭祀酒神的酒林 [註31]......。這些都很自然地出現在劇情當中,不讓人覺得刻意或是在說教。與少數出現的現代化場景交錯下,產生了一種「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平行共存」的感覺。

  這樣子的感覺是否符合現今的日本社會狀態?我不清楚。但是作者的確在作品當中強烈地對抗現代化的步調與現象。

  菊地正太對抗現代講求快速的態度,而說出:「創意、速度、一分一秒都想節約...... 這些我都了解......雖然我能了解,但那全都是作料理的人所說的歪理。如果只要花時間,就能吃到好吃的東西,根本無關一分、幾分的,我根本不在乎等。[註32]」。他對抗現代一切仰賴機械的習慣,所以一升庵當中出現的電器只有冰箱(應該是電冰箱)、電話與電燈;江崎要搬進來的電腦音響、神奇寶貝競技場模型,都被阿仙因為「不合興趣」的理由而拿去賣掉 [註33]。他對抗量產的事物,所以一升庵中的器皿都是用手工作的(不乏名家特製 [註34]);食物的處理也是手工處理,而不使用機器;所以一升庵拒絕開分店 [註35]

  他對抗這些現代化表徵的理由,不單只是維護傳統的口號 [註36],他的出發點是:「如此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東西。」他的論調是:雖然傳統的做法花功夫、費心思,但能作出不單調、有趣味的好東西;使用機械雖然方便,但做出來的東西單調乏味。如果我們擁有「識貨的眼光」,那麼我們自然會去追尋「更好的事物」,也就會回歸到傳統的道路上。

  菊地正太藉由「識貨的眼光」這個問題的本質,而跳脫了「族群大小與習俗存續彼此互相影響」的循環。他從「找尋有味道的事物」開始談起 [註37]、到了解事物的真假 [註38]、發覺自己的喜好 [註39]、不隨波逐流找尋自己的本質 [註40]、以至於了解事物的道理 [註41]。書中,江崎的成長就表達了這個過程 [註42]


〔四〕
  回頭檢視一下中國的飲食。

  相較於日本漫畫中談日式飲食的作品數量,中國(或是單指台灣)談論中國飲食的作品就少的多 [註43]。不過還是有,我讀過的有: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逯耀東的《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與《出門訪古早》 [註44]

  翻閱這些文學作品,我們亦可(驚訝地)發現,中華料理也是很講究。食材也有產地時令的好壞之分,烹飪方式也是處處細節考驗廚師火侯手腕。更甚者,每道菜有其歷史淵源、每個菜系特色均有其地理因素。但是,有多少年輕人讀過這些書(何況乎現在人閱讀文字已有障礙)?

  又,當我們在閱讀這些作品時,到底是拉進了這些食物與現代人的距離?抑或是讓我們覺得遙不可及?在沒有圖片輔助、文字解說的狀況下,配上年輕人「一定吃過豬肉,卻很難看到豬走路」的經驗,我們能對那些食材、對那些烹調手法能有多少體會?能產生多少共鳴?那怕我們看電影《飲食男女》、《滿漢全席》.....,恐怕也像是在看另一個星球的故事。

  這些書也談到飲食文化的斷層。從梁實秋先生傳達出來的「前幾年每家菜館,還有幾樣可吃,現在沒了! [註45]」,到逯耀東先生擔心的「我們下一代吃飯不用筷子了。 [註46]」但是,也只有懷舊、感嘆,最多研究這之間的變遷原因 [註47],卻沒有為後生晚輩指出方向,告訴他們該吃什麼、該穿什麼、該說什麼話。

  我從未去過日本,吃過道地的日本料理。但我能告訴你握壽司的醋飯該捏成什麼形狀、外送跟內用的捏法要有什麼差異;我也能告訴你釀米酒用的米跟平常實用的米不一樣,「山廢」的意思是什麼。但是我卻沒辦法告訴你「瓦塊魚」是什麼菜、「宋嫂魚羹」究竟是甜的還是鹹的,也沒辦法告訴你紹興酒跟茅台酒的差別......

  逯耀東先生說:「飲食一道,往往累積數代經驗而成,但卻一朝即被摒除。 [註48]」我常常在想,這到底是不得已的結果,還是人們的期盼。

[註解]
0. 沒有著名書名的,即是《料理仙姬》。

1. 第四冊封底內頁:

「老師您很喜歡日式的東西耶!」
是因為我所畫的漫畫的緣故嗎?我經常被人這麼說。
於是我突然陷入了一陣思考中--
納豆就是納豆,有什麼日式的納豆嗎?
和服就是和服,有什麼日式的和服嗎?
所以請恕我直言:
我想畫的,並不是日式的美麗漫畫,而是日本之美。

2. 第三冊第十七話〈料理人也是鍛鍊人才的高手〉描述的很仔細。

3. 第二冊第十話〈神通識貨大老闆娘來襲〉中,提到她指導了珍品堂老闆(公認古董陶瓷鑑定第一人)、未來國寶級的漆藝作家、賣蕎麥麵的阿姨、以至於賣魚賣酒的商人。

4. 第四冊第五十五話,p.102。

5. 第六冊第三十三話〈你會選擇哪一種!? 越光米 VS. 笹錦米〉。

6. 第七冊第四十九話~第八冊第五十二話〈米之禮讚〉。

7. 第六冊第三十六~三十七話〈一碗的幸福〉。

8. 第九冊第七十~七十二話〈美味的代價〉。

9. 第二冊第七話〈推測事物道理這件事〉。

10. 第三冊第十三話〈眼中淚、山杜鵑、初鰹〉。

11. 第五冊第三十一~三十二話〈暴醃鮭魚和鹹鮭魚〉。

12. 第三冊第十二話〈蛋和雞與蓋飯的和諧關係〉。

13. 第九冊第六十二~六十九話。

14. 第十冊第七十七~七十九話〈阿仙評斷!火鍋奉行是與非〉。

15. 第七冊第五十話,p.234。

16. 第三冊第十六話,p.161。指「洗」、「水造」,一種生魚片的料理方式。

17. 第二冊第八話,p.136。

18. 比較專門討論的篇幅參見 [註38]、第一冊第五話〈真假以外的事物〉、第二冊第十一話〈舒暢之美〉、[註40]、[註39]。亦散見於各話的細節中。

19. 這例子其實隨處可見,幾乎每篇都是。不過還是以第一冊第三話〈簡單的思想〉描述的最為徹底。

20. 第八冊第五十五話,p.95。

21. 第二冊第七話,p.102。

22. 第六冊第三十九話,p.204。

23. 第七冊第四十七話,p.152。

24. 第五冊第二十六話,p.35。

25. 第三冊第十六話,p.168 提到
「江戶菜味覺的源頭,是所謂的『五白』。白米、豆腐、白蘿蔔,還有白肉魚和銀魚,......。徹底追求這五白的味道,才是原本的江戶料理。 [註25]」

26. 第十冊第七十三~七十六話〈竹筍與女人的代價〉是代表。在 p.14 有「與其求取遠處的名產,不如選用近處現挖的。」這句話。

27. 第四冊第二十二~二十三話〈越後路旅情篇〉是代表。而在第八冊第五十二話阿仙還說:「能用當地的材料,作當地的料理,這可是我的生存意識呢!」

28. 第一冊第三話,p.158 可得知,一升庵有自己種蘿蔔的田地。

29. 第一冊第五話,p.230。

30. 第四冊第二十一話〈誠懇、嚴肅的正月〉。

31. 第四冊第二十二話,p.106。

32. 第五冊第二十七話,p.65。

33. 第一冊第二話,p.71。

34. 第三冊第十六話,p.170 提到「魯山人」幫一升庵製作器皿,而在日本藝術史上,「北大路魯山人」的確有其人。

35. 第四冊第二十話〈絕不外傳!決定店內美味的珍寶〉。

36. 第二冊第十一話〈舒暢之美〉、第四冊第二十五話〈有賺與倒貼的工作〉就是以此為出發點作論述。

37. 第二冊附錄。

38. 第一冊第二話〈識別真貨的慧眼、創造之手、以及其器皿〉。

39. 第七冊第四十三~四十六話〈發揮眼力篇〉。

40. 第四冊第十九話〈習茶人之眼〉。

41. 第一冊第五話〈真假以外的事物〉、第六冊第三十四~三十五話〈使用之美〉。

42. 第一冊第二話的時候,對阿仙作的茶碗一點興趣也沒有。到了第七冊第四十六話的時候已經能欣賞陶瓷。到了第九冊第七十話 [註8] 的時候已經能作出另一般日式餐飲連鎖店店長驚嘆的茶泡飯。

43. 談壽司有中村博文的《壽司料理王》;談拉麵有《彩虹拉麵》、《拉麵王》;談日本酒有尾瀨朗的《夏子的酒》;談魚的有橋本光男的《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綜合性論述的代表則是《美味大挑戰》。這還只是列出品質不錯而且寫實的作品。日本人描寫中國料理的漫畫作品,恐怕都比中國人描寫中國料理的所有型式作品來得多。

44. 《出門訪古早》是逯耀東先生過去幾本書(《已非舊時味》、《祇剩下蛋炒飯》......)的合集。近幾年還有一位談吃很有名的作家:韓良露,對他沒有研究,看過他在報紙上的一些文章,似乎也不是專論中國的飲食。

45. 《出門訪古早》,p.135。

46. 《出門訪古早》,代序的最後一句。

47. 〈祇剩下蛋炒飯〉一文有描繪出飲食轉變的大致輪廓。該文收錄在《出門訪古早》。

48. 《出門訪古早》,p.119。


[附註]
原文寫於 2006 年夏天,花了兩個禮拜,目的是為了交社會學報告 [遠目]
這篇文章的寫法其實我不太喜歡,不喜歡的理由一時也說不明
寫完當下覺得寫的不是很好,不過 deadline 到了勉強交出去
只不過現在看來也就還好,有種理所當然的錯覺?
果然有時候還是先有成品再說... [嘆氣]

會挑在今天 po 在 blog 上,是為了紀念逯耀東先生逝世週年。

2007年2月12日

TaClick 清理 + 惡搞

過年到了,免不了要大掃除一下。
(老媽冒出頭:死兔崽子只會嘴泡,也沒見你幫我打掃 [毆])

尤其是白青的那把,因為上殼是透明的,可以看到一堆頭髮散在那
坦白說,還蠻難看&噁心的
加上長期熬夜使用他,導致鍵帽都油油黏黏的 [噁]
於是就在把放在學校的黑茶拿回來之後
某一個空虛的晚上,開始了拆解清掃行動...


兩隻鍵盤脫光光 \囧/(左白青、右黑茶)


軸的特寫


平常鍵盤看上去沒什麼感覺,拆下來的時候才證實
整把鍵盤的鍵帽不是都相同大小
而是依照上下而分成四排,各自有不同的造型
搭配弧形(側面)可以提供接近的按鍵感覺
打習慣了,哪還能夠忍受一般的鍵盤呢... [遠目]


好了,清理完畢之後要開始惡搞了
當初有多加錢買黑色的無刻印鍵帽
對!就是上頭「完全沒有印任何字
所以... 嘿嘿嘿... 就出現了這種東西 \囧/


我只留了「P」跟「S」有刻印鍵帽在上頭,宣告鍵盤的主人是誰... ccc
其他都是黑壓壓的什麼都沒有
這種鍵盤最適合拿到開放場合去用
遇到要看鍵盤才能打字的人一定當場抓狂 \囧/
不過照相技術不佳,看上去好像沒啥大差別... Orz

沒關係,下一個惡搞就一定看得出來
就是斑馬鍵盤 \囧/


這次是左邊字母按鍵區是用指法來區別黑白
右邊則是標準的西洋棋交錯法
下次再來弄個徹底的西洋棋鍵盤 \囧/

2007年2月11日

在渴望把到正妹之前...

昨天應小采之邀請,去永和某家神奇的美髮店聚會。
(是的,禮拜五晚上七點在人家店裡頭聚會,你就知道這家店有多神奇了... lol)
因為這傢伙跑去日本玩耍,然後良心不安買了禮物分送高中死黨
(好啦好啦... 上面這句有 10% 我亂掰的)
至於我拿到啥禮物,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下一篇文章再來仔細介紹那個禮物到底有多機車 \囧/。

高中死黨四個女生,只有小采還不是在那裡處理頭髮。
(路人:頭髮是用「處理」這個動詞嗎? [指])
然後店老闆在幫小丸吹頭髮的時候,一面看了看小采哪顆頭;
剛好小采才剛在別家店做完頭髮,於是店老闆就指著那顆頭開始猜測,
猜測到後來就變成數落... XD

從染頭髮的用劑方式、剪頭髮的器具到落刀的位置,最後開始講解頭皮保養
就在小采很尷尬的連連點頭,我純粹只能看熱鬧。
說真的,看上去就是頭髮,完全感覺不出什麼特別之處。
能這樣子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來推論,這就是專業吧...

雖然個人認為美容美髮是末微小道,但是能遇到專家露一手
(這真是招攬顧客的極上之道啊....)
還是讓我不禁肅然起敬... [立正敬禮]

嗯? 喔... 對... 標題... 都快忘了... XD

散會之後我一直在想,有多少男生不懂 or 不知道這些東西呢?
又有多少男生喜歡「美容美髮處理過」之後的女生模樣?
而又有多少男生(像我一樣地)覺得美容美髮是種無聊 & 浪費金錢的行為?
(又或是常常等女伴出門前的打扮時間,等到不耐煩)

我覺得這是個很值得玩味的問題
尤其是上面三個問題均回答「是」的族群
在男性人口佔了大多數、甚至可以代表男性的時候

當男人沈醉在女人的髮香中、撫摸柔順的秀髮時
是不是(還有血液 XD)能夠想到
這樣的「成果」是花了多少時間 &amp; 多少心血的產物

我寫下這些
並不是要宣導「男人請不要變成外貌協會專職會員」
也沒打算倡導「女性請花些妝點外在美的時間 & 金錢來充實內在美」

只不過,在大家普遍都喊「醒醒吧!阿宅」,我也想來喊一喊

在渴望把到正妹之前,是不是應該多了解一些女人的生活面
(而不是星座血型配對、網路上流傳的搭訕指南性愛密技...)
也才不會在交往之後才「猛然嚇醒」,無端爆出一堆摩擦... [遠目]


OS:唉... 過盡千帆皆不是,正妹於我如浮雲... [遠目]

2007年2月9日

TaClick 鍵盤到手!




TaClick 阿... 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耶誕禮物...
我到現在才實際用它... XD

早上八點起床,回台北,然後聚餐吃火鍋。聚餐完畢在街上丟閃光彈 \囧/,然後十點才回到家,吃完晚餐,才有力氣拆包裹。

拿著家屬的照相機,用很爛的技術一面拆一面拍照。想到角度的都拍了,然後才打開我的 Notebook 準備用。



\囧/(翻滾ing)

按鍵排列真的是我喜歡的長條 Enter、真的沒有獨立燈號,真的是直接在鍵盤上作燈、字體還真的很帥,真的是小寫...

(廢話... 這些還能假嗎? )

anyway... 拿在手裡感覺都很好... 看在眼裡感覺都很好... 大概是我比較嫩,實在不知道要挑啥毛病。組合鍵,我實在用不到(Ctrl + Alt + G,打字快了之後也沒在用)、我也沒有啥 USB 的設備要插(窮人阿... 連隨身碟都沒有)

就先這樣子吧... 我只是來閃一下... (終於輪到我了 [茶])。沒有碰過什麼高級鍵盤,所以也沒辦法寫什麼像樣的評比,就這樣子啦...

====
以上這篇文章由 TaClick 白青黑茶交替打。當然一定得感謝促成這支奇怪鍵盤的奇怪一直花大人(真的很奇怪,這個人是可以一面談生意一面 po 文章嗎?不然哪來那麼多時間啊?)

還有一卡車辛苦的工作人員(要是我,光想到要寫一堆出貨單,就爆炸了),另外感謝某重量級人士的支援,讓我能有辦法買這兩支鍵盤。

================================================
這是前年(2005.12.24)正式開始啟用的 TaClick 鍵盤,只不過現在才開始貼照片寫文章 Orz。原文是發表在台大批踢踢的 Key_Mou_Pad 版。所以有必要解釋一下一些名詞。

TaClick 鍵盤是那個時候的版主 evilmask 發起「玩家自訂規格」的團購鍵盤。所以除了外觀是用廠商現有的模組,其他像是按鍵配置、按鍵功能、印刷字型、以及按鍵軸承,都是自訂的。所以就產生了「只有印小寫的英文字母」、使用 Cherry 茶(黑殼)、青(白殼)色軸承、有 USB Hub 功能的獨特鍵盤出現了。

Cherry 是著名的機械鍵盤製造商,有研發四種機械軸承,各用不同顏色區別。軸承會影響按鍵的觸感、施力度、以及需要的運動行程,所以也就會影響到打字速度以及疲勞累積速度。茶軸的特點是按鍵力道輕、不用按到底就送出訊號、沒有段落感,一般形容觸感是「Q」;青軸的特點是按鍵力道稍重(跟茶軸比)、有段落感所以打起來就喀啦喀啦響,但是打起來很輕快。這也是為什麼一次要買兩把啦... [茶]

其實 2005.12.19 成品就寄出了。但那個時候我人還在台中,宅配指定寄到台北老家,於是慢了整整一星期才到手,這也是為什麼文章一開始的語氣是這樣 XD

前天又把鍵盤拆開來清理,然後順便惡搞一下,惡搞的結果也打算寫成 Blog。不過得先用這篇介紹一下,才不會讓各位有看沒有懂... [逃]

以上,報告完畢。

2007年2月8日

名人身後的淒涼

2006.09.23,禮拜六,陰天。

天色雖然不好,但看了看,終究沒下雨。老是讓車子騎那種又直又顛簸的 Rally 環河路,實在很可憐。於是帶齊了裝備、跟老媽借了相機,就上等了幾個禮拜的陽明山。(咪的,老媽的 3c 裝備比我還齊全)

這次的目標是百卡拉(巴卡拉)公路,編號 [101甲]。行程紀錄就跳過,因為下雨 + 照相,時間卡的斷斷續續的。跑完百卡拉、從 [北市3] 接小坪頂到北投,之後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紀錄;反正就是從紗帽路接回仰德大道,然後下山回家這樣...


重點是,去了于右任的墓


過了大屯自然公園之後,先是看到一個老舊的石製牌樓。我停下來,瞄了一下正反兩面的對聯橫額;嗅到一點政治味道,但是已經模糊的字跡實在很難完整看完,只知道是民國五十四年建的。但是,這個牌樓出現的有些莫名其妙。

整個墓園共分三層,臨公路有斗大石牌的入口是第一層。第二層由兩座石獅子坐鎮,後是很長的碑銘;旁邊還有一個兩樓高的涼亭,名為「仰止亭」,亭內也有一大塊碑。第三層才是真正的墳,墳後還有一大塊碑,墓碑跟墓後頭的碑,還是蔣中正落的款。

雖然這麼大一個墓地,但是不見莊嚴、不見肅穆;有的,只有荒蕪二字。

兩邊的入口幾乎都被斜躺的樹擋住;濕滑的階梯上、石獅子的身上,青苔生長的十分快樂;野生植物幾乎覆蓋了半個墓園、除了涼亭內的石碑外,其餘的碑文幾乎顏色掉盡......

我不知道于家後代是否有人來掃墓,清明節至今也近半年,說不得準。不過,這墓、這些碑,似乎也老的太多,不像是只經歷四十多年歲月?

花了二十分鐘,走走拍拍,認認文字,想想事情。最後出百卡拉公路,接回 [101] 時,看到遠處的靈骨塔,又是另一陣感慨。


回家之後,想說拿此題材寫篇文章吧!於是上網 google 了于右任的資料。

原來于右任會有名,一是他的書法身份、另一個是他的政治身份。從早些年跟參與國父的革命、後來當了三十年的監察院長。我想,他會有那麼一個墓,是因為他的政治身份;往後他會仍被世人記得,應該是因為他的書法身份。

另外,是發現一些時間上的巧合。

前些日子,我無聊在台北市閒晃,晃進國父紀念館,看到于右任的雕像,頗感奇怪,搖搖頭也就走了。

另一天,陪老爸去爬軍艦岩。下山時經過一個墓園,步道旁也有好大一塊石碑,當時還停下來看了一陣子,想知道這個墓是誰的。不過字跡有點難辨認,沒看到最後就走了。終點的步道口,有一個大橫額也遭人破壞,看不清楚。查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那是一個叫做陳濟棠將軍的墓,墓誌銘還是于右任親筆題的。

又,今年是于右任《標準草書》發行七十週年。他的清廉形象與時下政局、還有權力變遷的滄海桑田(那些泛藍還是正紅的,有沒有人想起這位老前輩呢?)。在加上手邊剛借幾天的《阮籍詩文》,前些日子走過那如願葬在洞庭西山的錢穆故居...... 很難不讓我套上因緣際會之說。

也罷......



墓前的展望



相關閱讀:
http://blog.yam.com/laches/archives/9355.html
http://www.ymsnp.gov.tw/web/datun2c.aspx
http://www.ymsnp.gov.tw/web/interaction1c.aspx?Topic_id=5&State_ID=104
http://523.org.tw/group/52B/0617.htm

2007年2月7日

[食記] 小竹屋永和秀朗分店

>>>以下是受虐的食記,不是好店推薦<<<

地址:台北縣永和市永元路上,靠近秀朗路二段。
種類:日本料理(至少招牌是 =.=)
時間:2007.02.01

我才剛吃完回來,趁恨意尤深的時候來 po 一下 Orz
原本是看了 Food 版(@ptt.cc)精華區,要去吃民生壽司的
但是.... 咪的,有夠多人的...
於是轉戰第二地點,國屏生魚片
問題是... 我怎麼找都找不到 囧>
在找的過程當中看到這家日本料理
就想說,好吧,加減吃
沒想到卻是惡夢的開始...

我一個人去,進去的時候應該是老闆兼主廚的人正在看報紙
然後我在櫃台晾了十秒鐘,還是沒發現我
我只好出聲:「請問有營業嗎?」
老闆才抬起頭,帶我入座 + 點菜

按照慣例,到日本料理店必點握壽司
耶~ 菜單上的分類有「壽司 / 握壽司」這個分類
但是細項卻完全沒有握壽司這種東西
問了一下綜合壽司是什麼,結果也是太卷 + 豆皮壽司
於是我死不信邪問了:「那有握壽司嗎?菜單上沒有耶...」
回答:「有,六個 200 大台」

咪的,隱藏菜單是吧...

我聽到只有六個,於是又點了一個秋刀魚定食,報價 160 大台

好了,開始來數落了....

他的握壽司,是蠻大的,一個約莫可以抵上爭鮮兩個
(不過爭鮮的大小應該比較接近正常的大小)
但是... 咪的,連爭鮮都比他好吃幾倍
醋飯甭說什麼扇形姿態、入口散開
咬在嘴裡根本感覺不到顆粒,而是一「團」飯塊
而且甜甜糊糊的,很難感覺到魚肉的味道
芥末有些加的太多,有些還加到醋飯側邊來了 =.=

總而言之就是... 貴也就算了
嘗起來又糟糕透頂,真的是失敗中的失敗!

定食東西還不少,共計一大盒飯、
一盤三樣小菜(牛蒡、海蘊、花生小魚)、
沙拉一碗、味增湯一碗、秋刀魚一條

飯沒啥特別,跳過
小菜沒啥特別,跳過
(是說花生小魚還不錯吃,牛蒡上桌前才撒芝麻不錯)
沙拉... 只能說... 勉強對得起那 160
味增湯不大碗,然後裡頭塞滿豆腐跟碎魚塊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是料多實在,也無妨
但是湯的味道真的很普通...

重點是那個秋刀魚,烤得軟軟糊糊的,時候沒抓對?
要吃魚的鮮嫩,好像也嘗不出來(秋刀魚也不是吃鮮嫩吧?)
要吃拷的焦脆入味,好像也沒有
以前外宿的時候,自己去超市買秋刀魚
隨便撒點鹽放小烤箱都比他的好吃... Orz

此外,也沒有熱茶可以喝,上完菜老闆就完全不理你了
(是說也沒有服務費)

好了,總之,就是這樣...
本痞子花了 360 大台,吃飽是有吃飽
但若是能在重新選擇一次這 360 要怎麼花
我寧願去換六個 -4 的御便當
至少除了吃飽之外還有一些啦里拉雜的贈品可以拿....

2007年2月6日

用料理漫畫來自我介紹

厚著臉皮向 rehtra 大人毛遂自薦當板主
現在 ID 默不吭聲安安靜靜的掛在那
似乎連當招牌的效用也無,有尸位素餐之嫌
那就野痞獻曝,來自我介紹、大暴露一下
除了給板友們一個交代,也看看能不能順便提昇點人氣
既然是料理漫畫板,那就透過料理漫畫介紹自己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我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本省家庭
母親自小煮飯至今也五十年,日久成精加上偶爾鑽研食譜
壯年時下廚能弄出一桌好菜,不輸尋常小館一般師傅
所以,雖然不像「三世為官,才懂吃穿」那樣吃的有系統、吃的有來歷
倒也從小養出好胃口與饞舌頭
(不過不挑食,從小桌上有什麼就得吃什麼,
 一樣不吃就整桌菜都不準吃 T__T)

不過,吃的範圍幾乎都侷限在家、吃得都是沒名沒姓的家常菜
(理論上應該是台菜,應該也有被「台化」的各系菜色)
也因此,至今仍然不會點菜,連走進海產店的勇氣也無 Orz

我看漫畫啟蒙的很晚,開始成套成套地看,已經是高二的事情
看料理漫畫更晚,是大一外宿時,一個餐飲店擺的少年快報
當時正當小川悅司的《中華小廚師》和
寺澤大介的《將太的壽司》正在連載中
這兩部可能以 Kuso 留名於後的經典料理漫畫
恰好填補了我對於外頭世界吃食的了解慾望
以及學生餐飲那僅能填飽肚皮卻無法滿足心靈的饞勁

相對於吃到好料,找到料理漫畫可以說是簡單多了
於是會開始注意料理類漫畫的存在,囫圇吞棗至今
算算也不過八年有餘(但是我現在研一,別問為甚麼... [逃])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中華小廚師》順利完結了 [笑]
《將太的壽司》撐到第二部也完結了
後來也接觸到一些比較... 實際一點的料理漫畫
例如西村滿、川隅廣志的《大使閣下的料理人》、
橋本光男的《築地魚河岸三代目》、
中村博文的《壽司料理王》......
就如同當年發現弘兼憲史的作品一般:原來料理漫畫也有正經八百的阿 [笑]
(另話:魚河岸我比較覺得他是「有很多圖的文字書」而不是漫畫 XDXD)

等到從租書店的角落挖出西(條)真二的《炒翻天》
翻畢之後,雖然從中得到不少滿足
(看著女主角胸圍成長也是很滿足的 [逃])
不過對於這種烹飪手法接近「空想科學」的作品,實在有些倦意

連帶的重新審視了看過的料理漫畫,尤其是已經沒在追的連載的作品
另一股倦意漸漸浮現,就是料理漫畫的「競賽劇情公式」
像兩個拉麵漫畫:馬場民雄的《彩虹拉麵》、
久部綠郎、河合單的《拉麵王》
基本上可以說是「競賽驅動劇情」
當然更不能不提雁屋哲、花喋昭的《美味大挑戰》
更可謂公式化到無劇情、人物角色扁平到一種境界
(我想,支撐《美味大挑戰》的應該是飲食文化,而絕對不是劇情 XD)

讓我打消這股倦意,就是菊地正太的《料理仙姬》

當然,《料理仙姬》裡頭也有競賽
但是重點鮮少直接放在競賽的過程(更沒有排賽程列戰績 XD)
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日本人該吃些什麼、該怎麼吃... 乃至於立身處事
久而久之,我漸漸忘記它是料理漫畫,而覺得他是「日本文化漫畫」

雖然有時亦會覺得《料理仙姬》故事也漸漸公式化
(反正,除了被大老板娘修理之外,阿仙基本上一定是主角威能 & 完美結局)
但因為畫風節奏掌控良好、人物劇情鋪排細緻
公式龐大繁瑣之餘,也就容易忘卻公式之存在。

發現《料理仙姬》之後,亦有其他可謂(尚未)「不流俗套」的作品
例如亞樹直、沖本秀《神之(雨下)》、
森淳史的《火焰調酒師》、
關家徹治的《料理新鮮人》
但目前發展的集數仍寡,未來仍不可預測
(就像當年《甜點王》,怎想到五集就給我完結篇 Orz)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2006 下半年,我自台中返回台北唸書
略跑過幾家租書店,均不甚滿意

台中我常待的租書店,書多寬敞、價錢便宜不提
女店員是學校 Wanted 板被詢問常客 \囧/
午後還可以從落地窗享受陽光與行人景緻
與中永和陰暗狹窄書又少的租書店,不可相提並論
漫畫閱讀量銳減,料理漫畫也快沉為屬於台中的記憶

也許在還清債務之後,會開始建立料理漫畫的藏書
(完~~~全無法接受電子低調版)
那是後話,也就留待往後看著辦了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接下扯扯看了料理漫畫之後的一些影響

由於我的飲食經驗幾乎都侷限在我母親的廚藝中
在沒有人「帶著吃」也沒有本錢可以「到處吃」的情況下
料理漫畫對我而言,除了開拓見識視野
也提供了望梅止渴的效果
不過,更正確說,應該是飲鴆止渴 Orz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握壽司(nigiri)
禍首當然就是《將太的壽司》 [笑]

約莫 1997 年吧? 台北街頭開始出現用機器作的握壽司
(而且是典型的一窩蜂開店風潮
 有一陣子倒光的很徹底,現在則是變成遍地的「爭鮮」)
我個人非常喜歡芥末的味道 所以那時也常常買來吃
(應該說是吃芥末配生魚片跟醋飯 囧>)
也完全不覺得這種東西有什麼特別的

想當然爾,看到《將太的壽司》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

咪的... 他媽媽的媽媽的,這也太扯了
不過就是一片生魚片放在一團醋飯,中間弄點芥末
你也能夠出漫畫?

雖然扯了點,但是當中有些基本知識
倒也覺得沒有那麼憑空想像,至少也三分真七分假
於是對這種食物產生極大的興趣
有機會就點來吃吃看,看看跟漫畫裡的差多少
直到今日,我如果去日本料理的餐廳(或是 buffet)
一定先來一盤握壽司,其餘再談
目前飲食方面,最大的心願
也是去日本吃吃看原產地的握壽司到底長啥樣
(第二個心願就是清蒸螃蟹下酒吃到飽 \囧/)

另外閒話一提
雖然只吃過十幾家的握壽司(還有不少是 buffet,只有少數是純日本料理店)
不過目前吃到最像的是這家
也有寫不成熟的食記,不過離板旨太遠,按下不表
若有板友亦好此道,還望指點好店好師傅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同理可證(是這樣子用的嗎?)
從《拉麵王》、《美味大挑戰》、尾瀨朗的《夏子的酒》乃至於《料理仙姬》
我也對日本食物、乃至於日本飲食文化、器皿產生興趣
除了遇到相關書籍會留意閱讀 or 掏錢敗家外
有機會、荷包也付得出錢,就會大嚼一番

當然,「日式拉麵」在台灣的名聲好像已經被作爛了
吃起來完全不覺得有啥特別(更別說什麼豚骨系、鹽味系... blahblah)
所以除了東海別墅巷子內的東東亭,是還蠻懶得吃其他的店
(台灣日式拉麵的發展,也許就像川味牛肉麵一樣... [笑])

其他像鰻魚飯、蓋飯、漬物... 等等
好像也都「台」化的很嚴重,有點興趣缺缺
(通常點完握壽司,也沒多少閒錢可以點其他菜 [泣])
而茶泡飯、酒盜、散壽司、蕎麥麵、壽喜鍋...
乃至於標準的懷石料理,也就可遇不可求了
等待能去日本的機會吧... [遠目]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等到發覺「看到日本料理店會覺得比較親切」
「特地出門吃好料」會下意識的反射到「上闔屋」或是日本料理店
然後才是簡餐店 or 牛排館,壓根不會考慮中餐
我開始感到一種恐懼感...

咪的! 日本漫畫好恐怖...

當然,日本漫畫也不是只有介紹日本料理
像《炒翻天》、《大使閣下的料理人》、《料理新鮮人》、
橋口隆志的《烘培王》、船津一輝的《華麗的餐桌》
不過我卻也不怎麼對中式、法式、義式料理、麵包、咖哩特別感興趣
(更不用說,《華麗的餐桌》根本已經沒在追單行本 XD)

扣掉本身口味的喜好以及環境因素
(我不知道哪裡有平民可以吃到的法國料理餐廳 XDXD)
我開始「反省」中式料理在我心中是「怎麼了」
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思索的結果,其一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
其二是「沒有特別好,吃不出感覺」
就拿「咕咾肉」來說吧,這似乎一般自助餐必備菜色
就算拿兩份加上兩個副菜包成便當,在台北恐怕也不用上百元
去館子點菜,兩三人去吃,恐怕光這道菜的價格就可以各發一個便當了
但是這之間的價差能不能反應在味道上
我是不是能吃得出來,就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久而久之不會想特地去吃高級中餐,卻似乎是必然的結果

不過,若探究最根本的原因,終究還是歸因於日本漫畫的推波助瀾
在誇張的手法、豐富的劇情、以及連篇累牘的「沈浸」下
自然而然的習以為常了....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前些年,在東海陳以愛教授的通識課上
老師講到「世家大族間的門當戶對」,順帶提了《祇剩下蛋炒飯》的內容
這才發現,原來也有「中國人談論中國料理」的書
也就開始注意這方面的資料、建立這方面的知識
然後發現了逯耀東曾經在台大開過飲食文化的課、
發現了梁實秋的《雅舍談吃》、林文月的《飲膳札記》
知道「只剩下蛋炒飯」的主角原來是唐魯孫,也出了一系列的飲食書
最近又發現了焦桐編了兩本《臺灣飲食文選》
都讀完的話還可以找找《隨園食單》、翻翻《東京夢華錄》

也許我還是喜歡吃握壽司
逯耀東、唐魯孫所述的食物可能比日本料理還遙不可及
但在閱讀這些作品,那種歸鄉的踏實感
終究不是(日本)料理漫畫所能提供的

只不過,話說從頭...
要不是有日本諸多的料理漫畫起頭,我可能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好了,講完了...

--------
  1. 原文寫於 2007.01.29、2007.01.31,cookcomic 版(@ptt.cc
  2. 根據逯耀東書中所述,他在四川根本找不到川味牛肉麵,因此他覺得台灣的「川味牛肉麵」是台灣飲食文化融合下的產物
  3. 「祇剩下蛋炒飯」是書名也是文章名稱。不過,現在應該買不到《祇剩下蛋炒飯》,聽說絕版了。現在可以在《出門訪古早》找到該篇文章。

開張大吉是吧...

其實我很討厭 Blog 這種東西,討厭到一種極致 [遠目]。
當然台灣某無x小站對這方面有所「貢獻」,
不過主要原因跟無x小站倒是無關。
改天心情來了,再來好好寫一寫關於 Blog 的文章。

什麼? 那為什麼會開始弄 Blog?
說穿了就是因為 Google 的 AdSense... \囧/

好好好... 我知道... 憑我的文筆跟龜毛的個性
是不太會有多少人來看,也就不太可能會有多少廣告點擊率... [茶]
不過,加減賺也爽... 說不定哪天也會收到 100 美金的支票... [毆飛]

除了 $$ 因素外,之前主要的文章發佈平台 PcHome 電子報
編輯發送的功能寫的很爛(除非自己寫網頁上傳)
整個系統(包含管理介面)也是爛到爆炸
(台灣的軟體業都是這種程度嗎? [嘆氣])
雖然我比較喜歡電子報這種發佈形式,省時不囉唆
不過廣告信氾濫的現在,E-Mail 這種媒介似乎已經失去可信度
還是讓 user 自己找他們想要的東西吧... [遠目]

其他像 個人的 WebPT2 Wiki(其實都是 Wiki 啦... XD)
主要是 memo 跟筆記為主,寫久了會寫不出像樣的文章 Orz

其實我的心還是在 BBS 上的
除了個人版所在地:傳說中的 bbs之外
台大批踢踢也管了不少版 ,還是傳說中的高層 \囧/
唉... 能不用動到滑鼠、瀏覽文章速度快的日子多美妙阿...

好了,廣告都打完了 [毆飛]
進廣告... ㄜ... 進主題...(有這種東西嗎?)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