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念的起源]
曾經有這樣一段歲月:平均五個禮拜籌備一隻社內隊伍,為期將近一年。
雖然中間倒了三隻隊伍,不過跑步負重黏地圖開糧單寫預定行程這些事情,套句王國維的話:「日往復於吾前」。當一件事情短時間內重複出現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錯覺:
爬山(Hiking),就這樣了嗎?在南仁山、陽明山幫忙作生態調查,還有聽了一次半鄭安睎《烏來山與人》新書發表會,心中隱隱約約有些什麼,但是就像獸徑一般若隱若現。
再更長的天數、再更少人去的山區... 然後呢?
在第二次踏上李棟古堡,重複重複再重複地講解繩結的時候,想法也就漸漸地清楚了。
是的,讀書會。
[那到底是什麼?]
簡單地說,就是嘴砲。
透過嘴砲修築與攻防,來碰觸一些跟登山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卻應該很有關係的事情。
比如說生態
比如說歷史
比如說地理
比如說運動科學
不然,當我們被噁爛植披包圍時,分不出是原生還是次生(雖然知道也不會比較爽);要砍柴生火不知道該挑哪種樹;青蛙水鹿鳥類的叫聲,傻傻的分不清楚...
不然,當我們走在日本人開的道路,會覺得他們比我們更吃飽沒事幹,跑到深山開一條能騎機車的路;遺跡廢墟腦寮只是行程紀錄上不會混亂不能錯過的點...
不然,當我們看到斷崖不知道為甚麼他會斷掉?圈谷的圈圈在哪裡?為甚麼玉山雪山自己宣告獨立不歸中央山脈管?
不然,當我們跑步跑的要死上山卻破功時,會懷疑幹麼要十二分鐘兩千四;輕裝沒事負重就掛,卻不知道要從何改善起(就多爬山啊?)
或著,最根本的問題:為甚麼要爬山?開發 SM 的潛能人生的修煉野性的呼喚,抑或根本就是內分泌失調?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跨隊伍的籌備會議。社內隊伍的籌備會議讓你不在山上死掉、管你吃飯走路睡覺。
這個籌備會議則是讓我們一起思考:在山上 or 山下,該看些什麼? 想些什麼? 作些什麼?
[所以要幹麼?]
簡單地說:讀資料、想事情、講出來。
每一次都會有一個主題,每個人要找資料讀資料消化資料,並且整理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在讀書會當中講給別人聽、別人也講給你聽。
萬一意見相左,就可以上演最期待的嘴砲攻防戰。勝負不是會是重點,有沒有結論也不重要;而是這之間我們到底想過哪些事情,想的多仔細。
這不是教授上課,所以每個人都要負責聽也要負責講
這不是教授上課,所以每個人都要預習都也都要備課
絕對不歡迎不準備的人、也絕對不歡迎只想旁聽的人
也許這個夢想很難實現
但是我們都曾經站在山腳下,覺得山好遠......
[補註]
這個想法預設是在輔大登山社實做。理想狀況下,地點會選在輔大,不過也歡迎各方朋友參加(反正我自己都很不像輔大學生了 XD),視成員的組成來調整集會地點
報告完畢......
興趣是有...
回覆刪除不過目前見到的集會時間沒空=.=
而且還要面對認識人的羞澀問題....
這 元宵節快樂XD
原來你也喜歡爬山啊?
回覆刪除我去年才開始爬的,有機會可以一起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