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7日

外山恒一的政見

網址在這裡:http://www.youtube.com/watch?v=EWq3tORxoIc,還煩請各位看官自己開來看(不是不會用在 blog 當中,而是不喜歡... [認真推眼鏡])

我剛剛 google 了一下「外山恒一」,有一堆 blog 把這個政見發表當作笑話在看(還有不少 blog 的內容是幾乎一模一樣的)。說實在的,除了最後一段
「要是我選上了,他們會嚇一跳,我也會嚇一跳」
這真是坦白的可愛;其他的,我不知道到底哪裡好笑了?

基本上,這段政見的架構,是建立在一個「這句話是錯的」這種形式的悖論上。外山恒一認為選舉無法改變任何事情,但是鼓吹大家把票投給他或是不投票;如果沒有(他要顛覆的)國家政府,他也無法站在 NHK 的鏡頭前闡述他的理念;當少數族群如其所願地團結起來,那麼,少數族群不也就不是少數族群了?

或許這一切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對於少數族群而言,要改變環境社會最快的方式就是變成能決定或影響政策的多數族群。不然,在戲稱「多數暴力決」的制度下,是對是錯可以根本不重要(大學同學 natalia 說得好:「民主就是以為選舉可以得到真理」)。少數族群看到外山恒一下面的言論,怎能不為之動容?

各位少數派的朋友,現在正是非團結起來,挺身而出不可的時候啊!那些多數派的傢伙都在胡作非為,這個社會已經變成我們少數派難以生存的環境了。少數派的朋友,要是你們以為選舉可以有所改變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選舉只是那些多數派的祭典啊!對我們少數派來說,沒有東西比選舉還要愚蠢啊!凡事都是多數決定,那多數派不就穩贏啦!

能夠允許我胡亂臆測的話(不允許也沒辦法囉... [逃]),那些會覺得這個政見發表 kuso 地好笑的人,大概都是從小到大都是歸屬(或是躲在)多數族群的保護傘下。對我而言,這影片根本是一曲哀歌、少數族群的哀歌、政治制度的哀歌。

如果可以會一會這位外山恒一,我很想問他,萬一他真的選上了,他要怎麼辦? 當他否定、摧毀一切,那他自己又該如何自處?

ps. 如果「妳」看這部短片,不是因為 kuso,而是出自於一種莫名的感觸而淡淡微笑,然後年齡 在 20~30 歲間、單身、身材長相普通(即可)、不抽煙、無不良嗜好...... (路人:這個死色胚! [毆飛])

6 則留言:

  1. 外山恆一啊,那名字蠻懷念
    他的政見發表會太有趣喔!
    對了,你會講日語嗎?要是的話,我也會嚇一跳!

    我是日本人啊,雖然中文蠻奇怪,但多多指教!

    回覆刪除
  2. 有人翻出這~~~~麼久以前的文章來回,而且還不是機器人(前一陣子好多賭場機器人來貼廣告),我是真的嚇一跳 [外山恒一調]

    不過要讓你失望了(?),我不會講日文... (連五十音都不會的等級)

    你的中文看起來倒是很正常,甚至可能比某些母語是中文的人還要好一點 [核爆]

    這邊順便提一下幾個小問題:

    + 那名字蠻懷念 → 那個名字蠻懷念的
    + 要是的話 → 要是會的話
    + 太有趣喔 → 通常不用「喔」、會用「了」
    + 但多多指教 → 但也請多多指教(「也」可以省略,或是改用「還」也不錯)


    最後,也請多多指教 [九十度鞠躬]

    回覆刪除
  3. 哦!回復來了!多謝給我糾正了!我的中文可能有大陸感啊
    嘿嘿...我的中文可能會讓你嘗嘗地嶽的滋味,你覺得好了嗎?我好了!

    コンゴトモヨロシク

    回覆刪除
  4. 大陸感?你是說使用簡體中文的那個「大陸」嗎?那... 看不太出來耶... 基本字詞的用法兩邊還是通用的,比較會有差異的是口語的部份。

    嚐嚐地獄的滋味(講「嚐到地獄的滋味」比較通順)是不會,最多就是看不懂(「你覺得好了嗎?」啥?),更地獄的中文我也看過不少,嚇不到我的....

    倒是最後那句「コンゴトモヨロシク」我丟 google 翻譯出來的是「剛果托摩耶羅西庫」,真的是讓我嚇到了呢... =.=

    回覆刪除
  5. 不不不,還有兒化、蒙古醫生(它在中國不用的)的單字等的區別啊

    關於單字
    台灣:華語、蒙古醫生、馬鈴薯、游標等
    中國:漢語、庸醫、土豆、光標等

    之後我想說的意思是...
    你覺得好了嗎?>你準備好了嗎?
    コンゴトモヨロシク>今後也請多多指教


    對了,你有沒有臉書、推特等的帳戶?

    回覆刪除
  6. hmm... 我想我應該把「基本用詞」修正成「文法 / 句型組成」上會比較貼切一點。的確用詞(尤其名詞)會有很多差異,尤其是比較 50~30 年前才出現的東西。

    不過你舉的例子嘛... 台灣其實也會用「漢語、庸醫」這兩個詞(意思一樣),反而不會講「蒙古醫生」而是「蒙古大夫」 XD。「土豆」在台灣通常指的是花生,但其實也有人是講馬鈴薯,是不是受到中國(近年來)的影響就很難說... 很有可能 1949 年的時候就是這麼講的了...

    其實即使在中國,食物的名字也不見得一致,例如經典的「饅頭」。我曾經聽人說中國有一些地方的饅頭是一般人說的包子(有包餡),不過一直懶得查證。然後華北地區好像是講「餑餑」而不講「饅頭」。日文的「饅頭」貌似又是另一回事 XDDDD

    我沒有用 FaceBook、Twitter,只有 IG: ps_monkey

    如果你是想要有人跟你講講中文幫忙改改句子,那你可以寄信到 psmonkey at psmonkey.org

    不過先說,雖然看起來我話很多,但其實我不太會閒聊 [無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