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6日

用料理漫畫來自我介紹

厚著臉皮向 rehtra 大人毛遂自薦當板主
現在 ID 默不吭聲安安靜靜的掛在那
似乎連當招牌的效用也無,有尸位素餐之嫌
那就野痞獻曝,來自我介紹、大暴露一下
除了給板友們一個交代,也看看能不能順便提昇點人氣
既然是料理漫畫板,那就透過料理漫畫介紹自己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我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本省家庭
母親自小煮飯至今也五十年,日久成精加上偶爾鑽研食譜
壯年時下廚能弄出一桌好菜,不輸尋常小館一般師傅
所以,雖然不像「三世為官,才懂吃穿」那樣吃的有系統、吃的有來歷
倒也從小養出好胃口與饞舌頭
(不過不挑食,從小桌上有什麼就得吃什麼,
 一樣不吃就整桌菜都不準吃 T__T)

不過,吃的範圍幾乎都侷限在家、吃得都是沒名沒姓的家常菜
(理論上應該是台菜,應該也有被「台化」的各系菜色)
也因此,至今仍然不會點菜,連走進海產店的勇氣也無 Orz

我看漫畫啟蒙的很晚,開始成套成套地看,已經是高二的事情
看料理漫畫更晚,是大一外宿時,一個餐飲店擺的少年快報
當時正當小川悅司的《中華小廚師》和
寺澤大介的《將太的壽司》正在連載中
這兩部可能以 Kuso 留名於後的經典料理漫畫
恰好填補了我對於外頭世界吃食的了解慾望
以及學生餐飲那僅能填飽肚皮卻無法滿足心靈的饞勁

相對於吃到好料,找到料理漫畫可以說是簡單多了
於是會開始注意料理類漫畫的存在,囫圇吞棗至今
算算也不過八年有餘(但是我現在研一,別問為甚麼... [逃])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中華小廚師》順利完結了 [笑]
《將太的壽司》撐到第二部也完結了
後來也接觸到一些比較... 實際一點的料理漫畫
例如西村滿、川隅廣志的《大使閣下的料理人》、
橋本光男的《築地魚河岸三代目》、
中村博文的《壽司料理王》......
就如同當年發現弘兼憲史的作品一般:原來料理漫畫也有正經八百的阿 [笑]
(另話:魚河岸我比較覺得他是「有很多圖的文字書」而不是漫畫 XDXD)

等到從租書店的角落挖出西(條)真二的《炒翻天》
翻畢之後,雖然從中得到不少滿足
(看著女主角胸圍成長也是很滿足的 [逃])
不過對於這種烹飪手法接近「空想科學」的作品,實在有些倦意

連帶的重新審視了看過的料理漫畫,尤其是已經沒在追的連載的作品
另一股倦意漸漸浮現,就是料理漫畫的「競賽劇情公式」
像兩個拉麵漫畫:馬場民雄的《彩虹拉麵》、
久部綠郎、河合單的《拉麵王》
基本上可以說是「競賽驅動劇情」
當然更不能不提雁屋哲、花喋昭的《美味大挑戰》
更可謂公式化到無劇情、人物角色扁平到一種境界
(我想,支撐《美味大挑戰》的應該是飲食文化,而絕對不是劇情 XD)

讓我打消這股倦意,就是菊地正太的《料理仙姬》

當然,《料理仙姬》裡頭也有競賽
但是重點鮮少直接放在競賽的過程(更沒有排賽程列戰績 XD)
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日本人該吃些什麼、該怎麼吃... 乃至於立身處事
久而久之,我漸漸忘記它是料理漫畫,而覺得他是「日本文化漫畫」

雖然有時亦會覺得《料理仙姬》故事也漸漸公式化
(反正,除了被大老板娘修理之外,阿仙基本上一定是主角威能 & 完美結局)
但因為畫風節奏掌控良好、人物劇情鋪排細緻
公式龐大繁瑣之餘,也就容易忘卻公式之存在。

發現《料理仙姬》之後,亦有其他可謂(尚未)「不流俗套」的作品
例如亞樹直、沖本秀《神之(雨下)》、
森淳史的《火焰調酒師》、
關家徹治的《料理新鮮人》
但目前發展的集數仍寡,未來仍不可預測
(就像當年《甜點王》,怎想到五集就給我完結篇 Orz)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2006 下半年,我自台中返回台北唸書
略跑過幾家租書店,均不甚滿意

台中我常待的租書店,書多寬敞、價錢便宜不提
女店員是學校 Wanted 板被詢問常客 \囧/
午後還可以從落地窗享受陽光與行人景緻
與中永和陰暗狹窄書又少的租書店,不可相提並論
漫畫閱讀量銳減,料理漫畫也快沉為屬於台中的記憶

也許在還清債務之後,會開始建立料理漫畫的藏書
(完~~~全無法接受電子低調版)
那是後話,也就留待往後看著辦了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接下扯扯看了料理漫畫之後的一些影響

由於我的飲食經驗幾乎都侷限在我母親的廚藝中
在沒有人「帶著吃」也沒有本錢可以「到處吃」的情況下
料理漫畫對我而言,除了開拓見識視野
也提供了望梅止渴的效果
不過,更正確說,應該是飲鴆止渴 Orz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握壽司(nigiri)
禍首當然就是《將太的壽司》 [笑]

約莫 1997 年吧? 台北街頭開始出現用機器作的握壽司
(而且是典型的一窩蜂開店風潮
 有一陣子倒光的很徹底,現在則是變成遍地的「爭鮮」)
我個人非常喜歡芥末的味道 所以那時也常常買來吃
(應該說是吃芥末配生魚片跟醋飯 囧>)
也完全不覺得這種東西有什麼特別的

想當然爾,看到《將太的壽司》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

咪的... 他媽媽的媽媽的,這也太扯了
不過就是一片生魚片放在一團醋飯,中間弄點芥末
你也能夠出漫畫?

雖然扯了點,但是當中有些基本知識
倒也覺得沒有那麼憑空想像,至少也三分真七分假
於是對這種食物產生極大的興趣
有機會就點來吃吃看,看看跟漫畫裡的差多少
直到今日,我如果去日本料理的餐廳(或是 buffet)
一定先來一盤握壽司,其餘再談
目前飲食方面,最大的心願
也是去日本吃吃看原產地的握壽司到底長啥樣
(第二個心願就是清蒸螃蟹下酒吃到飽 \囧/)

另外閒話一提
雖然只吃過十幾家的握壽司(還有不少是 buffet,只有少數是純日本料理店)
不過目前吃到最像的是這家
也有寫不成熟的食記,不過離板旨太遠,按下不表
若有板友亦好此道,還望指點好店好師傅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同理可證(是這樣子用的嗎?)
從《拉麵王》、《美味大挑戰》、尾瀨朗的《夏子的酒》乃至於《料理仙姬》
我也對日本食物、乃至於日本飲食文化、器皿產生興趣
除了遇到相關書籍會留意閱讀 or 掏錢敗家外
有機會、荷包也付得出錢,就會大嚼一番

當然,「日式拉麵」在台灣的名聲好像已經被作爛了
吃起來完全不覺得有啥特別(更別說什麼豚骨系、鹽味系... blahblah)
所以除了東海別墅巷子內的東東亭,是還蠻懶得吃其他的店
(台灣日式拉麵的發展,也許就像川味牛肉麵一樣... [笑])

其他像鰻魚飯、蓋飯、漬物... 等等
好像也都「台」化的很嚴重,有點興趣缺缺
(通常點完握壽司,也沒多少閒錢可以點其他菜 [泣])
而茶泡飯、酒盜、散壽司、蕎麥麵、壽喜鍋...
乃至於標準的懷石料理,也就可遇不可求了
等待能去日本的機會吧... [遠目]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等到發覺「看到日本料理店會覺得比較親切」
「特地出門吃好料」會下意識的反射到「上闔屋」或是日本料理店
然後才是簡餐店 or 牛排館,壓根不會考慮中餐
我開始感到一種恐懼感...

咪的! 日本漫畫好恐怖...

當然,日本漫畫也不是只有介紹日本料理
像《炒翻天》、《大使閣下的料理人》、《料理新鮮人》、
橋口隆志的《烘培王》、船津一輝的《華麗的餐桌》
不過我卻也不怎麼對中式、法式、義式料理、麵包、咖哩特別感興趣
(更不用說,《華麗的餐桌》根本已經沒在追單行本 XD)

扣掉本身口味的喜好以及環境因素
(我不知道哪裡有平民可以吃到的法國料理餐廳 XDXD)
我開始「反省」中式料理在我心中是「怎麼了」
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思索的結果,其一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
其二是「沒有特別好,吃不出感覺」
就拿「咕咾肉」來說吧,這似乎一般自助餐必備菜色
就算拿兩份加上兩個副菜包成便當,在台北恐怕也不用上百元
去館子點菜,兩三人去吃,恐怕光這道菜的價格就可以各發一個便當了
但是這之間的價差能不能反應在味道上
我是不是能吃得出來,就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久而久之不會想特地去吃高級中餐,卻似乎是必然的結果

不過,若探究最根本的原因,終究還是歸因於日本漫畫的推波助瀾
在誇張的手法、豐富的劇情、以及連篇累牘的「沈浸」下
自然而然的習以為常了....

    * 此乃分隔線是也乎 *

前些年,在東海陳以愛教授的通識課上
老師講到「世家大族間的門當戶對」,順帶提了《祇剩下蛋炒飯》的內容
這才發現,原來也有「中國人談論中國料理」的書
也就開始注意這方面的資料、建立這方面的知識
然後發現了逯耀東曾經在台大開過飲食文化的課、
發現了梁實秋的《雅舍談吃》、林文月的《飲膳札記》
知道「只剩下蛋炒飯」的主角原來是唐魯孫,也出了一系列的飲食書
最近又發現了焦桐編了兩本《臺灣飲食文選》
都讀完的話還可以找找《隨園食單》、翻翻《東京夢華錄》

也許我還是喜歡吃握壽司
逯耀東、唐魯孫所述的食物可能比日本料理還遙不可及
但在閱讀這些作品,那種歸鄉的踏實感
終究不是(日本)料理漫畫所能提供的

只不過,話說從頭...
要不是有日本諸多的料理漫畫起頭,我可能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好了,講完了...

--------
  1. 原文寫於 2007.01.29、2007.01.31,cookcomic 版(@ptt.cc
  2. 根據逯耀東書中所述,他在四川根本找不到川味牛肉麵,因此他覺得台灣的「川味牛肉麵」是台灣飲食文化融合下的產物
  3. 「祇剩下蛋炒飯」是書名也是文章名稱。不過,現在應該買不到《祇剩下蛋炒飯》,聽說絕版了。現在可以在《出門訪古早》找到該篇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