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對岸三次,2007 年是系上開團去廣州參訪,基本上是旅行社行程。再來是 2015、2017 分別去了杭州(11 天)、汕頭(5 天)出差。杭州那次比較閒散,大概有 3 天是自己到處亂跑;汕頭那次就比較硬,每天就是旅館跟醫院兩地跑。
看過當地人單用筷子就能乾淨俐落地吃小龍蝦、拜託大學快畢業的同事帶我坐公交車到他們學校附近的垃圾街 [註1] 吃午餐(只差沒跟他們一起去駕訓班 🤣)、坐過杭州地鐵、逛過杭州的書店博物館遊樂園、見識過汕頭三甲級醫院 行政區 廁所的可怕、還有聚在 ICU 入口抽煙的夢幻場景…
雖然肯定還是以管窺天,但至少對中國的印象不是單靠媒體 / 網路文章影片塑造出來的。
這些年來,我的「如何看待中國」立場一直是不置可否,多半用一種「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 ____ 」的寬容度去看待 GFW、一帶一路、武統台灣… 的言行舉止。很多時候,我甚至認為中國共產黨還比中國國民黨有道理一些,至少我能找得出脈絡、而且大抵上方向路線邏輯都算一致、能自洽。
在 2023 年 5 月,發生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情,從此之後我就願意公開宣示「我反對被中國(共產黨)統一」,就是「 李昊石事件 」
雖然 Wikipedia 上已經寫得蠻詳細了,不過這裡還是簡述一下。
李昊石是一名脫口秀演員,他在一場演出中提到他收養了兩隻野狗,錄音在此,該段逐字稿如下:
…他們確實在山上就是食物鏈的頂端,我看到他的第一時間,我感覺我不是在看兩條狗,是動物世界的拍攝現場。就兩條狗追一個松鼠,像砲彈一樣發射出去。你平時看到一些狗你會覺得「很萌、心都要被融化了」,你會想到這些詞。我看到這兩條狗的內心只閃爍出八個大字:「作風優良,能打勝仗」,非常優秀。我牽著這兩條狗,在上海的街頭威風凜凜…
台下有聽眾認為李昊石侮辱解放軍,這事傳開之後,政府相關部門出手懲戒。李昊石所屬的經紀公司「笑果文化」無限期禁止在北京 / 上海演出,並被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沒收 130+ 萬人民幣的收入外加 1300+ 萬人民幣的罰款。
這段台詞是怎麼侮辱到解放軍的呢?關鍵就在「作風優良,能打勝仗」這八個字。
2013 年習近平在人大會上發表的一段談話,被濃縮成 12 字標語:「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從此變成解放軍的口號。
是的,「用解放軍的口號來形容狗」,就這樣。[註2]
邏輯完全說不通。
在這段台詞中,那兩隻狗除了是無主野狗,其他的描述都是正面的形象(食物鏈的頂端、追獵物像砲彈一樣發射出去、非常優秀、連主人都覺得威風凜凜),所以「作風優良,能打勝仗」所代表的理應也會是正面的形象,而沒有侮辱的意味。
剩下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狗(在中國)的地位實在太低,而解放軍的地位實在太高,光是相提並論就是對解放軍的侮辱」?
好吧,不管言者有沒有那個心,只要聽者覺得有那個意,這事也能成。那麼,這樣的罪名會有什麼樣的懲罰呢?
在上面的思路下,李昊石肯定要受到懲罰的,這裡姑且不論。問題在於李昊石所屬的公司:笑果文化。
笑果文化該不該連帶受到懲罰,在台灣可能都沒法成為一個議題。就算旗下藝人 故意 製造爭議性的言行,只要是個人行為、不是公司指使 / 包庇,該公司最多承擔公關 / 形象方面的連帶影響,而很難面臨法律上的究責。
從中國政府部門的通告可以確認:在中國,演出內容是需要先審核的。官方認為笑果文化篡改演出的申報內容,所以有責任。
那麼,這個責任有多大呢?
笑果文化可以說是毀於一旦。光是帳面上的罰金就約 6000 萬台幣,外加無限期禁止該公司北京跟上海的所有演出。本來笑果文化有《吐嘈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眾多大咖來賓參與、成功營運了好幾季的節目,全部戛然而止。以商業的角度,這跟抄家滅族沒什麼兩樣,唯一的差別就是當時的旗下藝人並沒有被直接牽連終止演藝生涯,如此而已。
我實在很難想像德雲社底下那麼一大票演員,郭德剛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身為一個常常發表意見、沒事還喜歡吐嘈的人,對於這樣的原因、這樣的結果都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既然不願生活在那樣子的治理方式,也就只能徹底排斥「被中國統治」的可能性。
最後,回頭說一下:為什麼是李昊石事件讓我願意表明立場?
為什麼不是四通橋事件、白紙運動、 富察因煽動分裂國家罪被判刑、李明哲事件、香港反送中運動、海棠文學城作家被判刑… [下略]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夠簡單。
除了前因後果夠簡單,這也是少數發生在中國、但是整個過程一目了然、沒有「死因無可疑」成份的事件。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你質疑這件事情(任何細節)的可信度,你就是在侮辱中國官方的威信。
請珍惜能質疑政府、能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
註1:「垃圾街」是當地人取的名字,因為「都在賣一些垃圾食物 / 吃起來很像垃圾」。
註2:Wikipedia 有補一個背景哏:
在電影《上甘嶺》中一橋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槍林彈雨的緊張氣氛下抓捕松鼠作樂。
《上甘嶺》是 1956 年的電影,李昊石還沒出生。除非這片是中國指定必考教材,不然李昊石看過這部片、並且覺得適合拿來做哏(aka 大多數人都記得這橋段)… 似乎機率不大?即便真的是如此,也不影響上面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