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一風堂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85號
掃雷日期:2012.10.25

臺灣光復節,當然就要去吃日本料理。

對於沒有去過日本、吃過原產地拉麵的人而言,一風堂不但很難評論、甚至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

要說用餐環境跟服務態度,這兒就是富有藝術氣息、高級豪華版的路邊攤。看那牆上的擺設、吊掛的燈籠、木頭為主「餐具」為輔的裝潢,可說是賞心悅目;服務人員親切有活力的接待方式也令人感到舒適。但是,無論是桌椅設計、座位安排(四人位拆成雙人雙是常態)、還是那歡迎光臨的齊聲吶喊讓本來就已經有些擁擠吵雜的空間更顯壓迫...... 再再都透露出一個訊息:「這裡不是讓你聊天的地方,吃完快滾...... [誤]」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重點就是餐點而不是氣氛裝潢服務態度,一如考較夜市路邊攤的原則。

這也是最令人傷腦筋的地方。

總共嘗了「白丸原味」、「赤丸新味」、「一風堂煎餃」三道料理。其中煎餃獲選我心中的最佳 A 錢獎,個頭比正常小一半、但價位卻是人家的一倍。重點是吃不出所以然來,毫無反應就只是個(有蒜味)煎餃...... 難道我的舌頭需要再鍛鍊?

至於那兩味拉麵,就真的很有意思了。雖然都是豚骨湯頭為底,不過白丸另有味增與海鮮兩條主軸交互搭配,層次堪稱豐富,反而還會忘記在吃豚骨拉麵;赤丸的風味相對而言就單純而濃烈許多,甚至可說是油膩,喝第一口湯時頗有一拳擊中腦門的感覺。以台灣常見的湯麵來說,這兩款的湯頭都太鹹也太重了些,卻又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當中。

再說那麵條,單看外觀就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看起來像王子麵、但是比王子麵還細、只比麵線粗一些。有軟、適中、硬三種口感可以選,「適中」吃起來還真的有那麼一點點像快泡好的泡麵,但是整體的扎實感當然遠勝泡麵;後來加麵的時候選了「硬」,咀嚼感更加有勁道、甚至彷彿有兩段口感:第一段是一般麵條的口感、第二段類似口香糖的嚼感(?)。我望著那細不溜丟的麵條,想著要掌控「適中」到「硬」的難度,這大概就是日本料理漫畫當中要呈現的「講究」吧?

所以很傷腦筋。

因為不明白為什麼要選擇作這樣的「講究」。

即使套上了《料理仙姬》裡頭「當然是在寒冷的天空下,在路邊攤喝下的第一口豬骨高湯」,還是不明白。

為什麼白丸的口味要作的這麼鹹、淡一點不行嗎?為什麼赤丸的口味要作的這麼重、清爽一點不行嗎?為什麼麵條要這麼細、用烏龍麵會怎麼樣?為什麼除了叉燒木耳以外幾乎沒有其他配料?該把湯喝完嗎?該搭配提供的冰開水喝嗎?除了割包煎餃之外的配菜真的有辦法跟這拉麵一起吃嗎?日本人吃到的一風堂也是這個口味嗎?

說穿了,這些問號來自於「一風堂應該很好吃、但是我卻不喜歡吃」。或許真正站在北九州博多的寒冷天空下,我就會了解這一切了?

也只能留待未來解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